Search

| 你/妳 可以 |

下圖是2010年時,我們受到台北當代美術館之邀,一起參加...

  • Share this:

| 你/妳 可以 |

下圖是2010年時,我們受到台北當代美術館之邀,一起參加上海世博的上海台北雙城藝術展的作品,作品名稱叫News & Noise。

那不是我第一次去上海,不過是我第一次去上海工作,工作過程至今讓我們深刻難忘。

首先是和我一起工作的二個法國人,班機早上六點多一到上海,時差還沒調就發現無法連上谷歌和所有的法國網路。無法自由上網嚇壞歐洲寶寶了,他們二個就發了瘋似的想找翻牆方式,叫他們休息也不肯,直到晚上台灣的美術館人員從展場回到飯店,給他們翻牆VPN軟體,兩人才如釋重負。而我,時差還撐了一整天,已累壞。

隔天我們去展場,我們三個人真是大開眼界。因為法國展場通常沒什麼工人在施工,人工高昂的因素,展場通常不是在外面做好再進場組裝,不然就是用最省人工的方式。而上海的展覽場中,我們看到上百人的工班同時敲敲打打,完全震撼。

然而初到中國的老外絕對是震撼連連,我們後來發現天花板和牆壁間有一個誤差,而這個誤差不是一公分或二公分,而是一個60公分的「大洞」。於是工頭喊了一群人,大家開始搬動曲曲折折、連在一起的牆面,就這樣硬生生把天花板和牆面卡在一起了。我們三人當時在現場看到牆角下眾多的人力搬牆,嘴巴真的無法合起來,忍不住想到「萬里長城」。

後來這二個法國人最愛回憶的,是我們工作到六點就被趕出展覽館,說是展覽館要關閉不能工作,硬是把大家趕出展覽館。後來他們二個回到飯店發現重要的器材忘在展覽館,就又折返回去拿。門口警衛說什麼都不讓我們進去,但看到老外氣急敗壞,拗了很久總算讓我們進去拿東西。哪知道一進展場,台北館空無一人,而上海館都是在布展的人。他們嘲諷的說:「這就是上海台北雙城友好?」

廢話了這麼多,這些都是我們第一次去上海工作的插曲,是劉姥姥進大觀園。

而我們2010年在這個展覽中的作品News & Noise,如其名,就是在討論新聞與雜訊。在網路上眾多的新聞當中,如何分辨真假?過多的新聞最後是否變成一種噪音干擾?這是一件互動式的藝術創作,原本只有字的黑白牆,當我們走進就會出現一張面孔,念一則新聞給你聽。這是我們當年反思網路資訊的藝術創作。

今天跟大家分享這件十年前的藝術作品,主要是希望能有更多人投稿第三期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線上雜誌HAS雜誌,這一期探討的主題就是這個,真相與信念,在我們被眾多假新聞、假歷史等攻擊的當代,什麼是真相?而我們該相信的是什麼?

投稿者可以是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或研究人員、學者,也可以是像我們這樣的藝術創作、舞蹈作品、攝影作品,線上雜誌的優勢就是可以用不同方式呈現表達。我相信很多人都可以的,請不要被語言所限制,覺得自己無法投稿國外雜誌。國際上,需要更多我們的聲音!

這裡投👇
https://humanitiesartsandsociety.org/open-call/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